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
峨眉山萬年寺,四川峨眉山歷史zui悠久的古剎之一,相傳為漢代采藥老人蒲公禮佛處;東晉隆安五年(401)創建時名普賢寺;唐乾符三年(876)慧通重建,易名白水寺;宋稱白水普賢寺。
峨眉山萬年寺,明萬歷二十八年(1600)重修時,神宗賜額“圣壽萬年寺”,沿稱至今;萬年寺為峨嵋山八大寺廟之一,全國重點寺院之一,有無梁磚殿、巍峨寶殿、白水池等景點。
長老坪是位于峨眉山萬年寺到華嚴頂中間,峨眉山景點之一。相傳曾有長老(漢蒲公)坐化坪上。坪左為蒲公建造居室的地方,下為蒲氏村故址
臥云禪院是峨眉山zui高峰僅存的古建筑寺院,海拔高度約3064米。明嘉靖年間性天和尚開建,因巖下白云環繞,寺臥云中,故名“臥云庵”。
萬佛頂是峨眉山zui高峰,海拔3099米,絕壁凌空,平疇突起,巍峨屹立在“大光明山”之巔,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海拔zui高、自然生態保護zui好的遺產地。
現恢復的萬佛閣,雄偉莊嚴、金碧輝煌,既有廟堂之嚴,又富景觀之美,給人以質樸、新奇而親切的觀感。閣高21米,主體共四層,懸于樓頂的“祝愿古鐘”神情肅穆、莊重威嚴
十方普賢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頂,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 ,通高48米,重達600多噸,建筑面積1000㎡,是目前世界上zui大、zui高的十方普賢像。
華藏寺全稱“永明華藏寺”,位于峨眉山金頂主峰,海拔高度3077米。 華藏寺始建于東漢,是峨眉山八大重點寺廟之一,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。
接引殿位于四川省峨眉山風景區內寺院,宋時名新店,寺位于大山之麓,海拔高度2540米。明初改建為接引庵,或稱朝陽閣,后殿宇朽敗。清初順治十七年(1660)蜀人趙翊皇重建,康熙時再建,鑄有銅鐵羅漢一堂。民國五年(1916)火毀,在外參學的圣欽大和尚聞訊后即回山,當即決定恢復祖庭,經過3年準備,親率徒果靜以及兩序大眾于民國八年(1919)開工,因工程浩大,經數年艱辛努力,至民國十五年(1926)方可圓滿。建成后的接引殿殿宇zui崇宏,佛像莊嚴,法器華貴,連龕壁上的彩繪羅漢均由竹禪大師所作,藝技之精湛。1953年又經大火,后僅恢復一殿,遙不及往日。該寺原址在1982年用于修建索下站,1995年在距原址100米外重新恢復,1997年落成,同年舉行了開光法會。對旅行社給游客介紹的時候說的接引殿是一個地名,是到金頂換成索道的地方。
峨眉山金頂又稱華藏寺,位于中國四川省峨眉山風景區景區內主峰上(北緯29.52567°,東經103.336802°),海拔3077米,是峨眉游山的終點,也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。峨眉山金頂是峨眉山寺廟和景點zui集中的地方,名勝云集,為峨眉精華所在。198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峨眉山金頂始建于唐朝,屋頂為錫瓦所蓋,元代時又被稱為“銀頂”。寺側有臥云庵,內有飯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。在金頂可觀看峨眉四大奇觀——日出、云海、佛光、圣燈。金頂與千佛頂、萬佛頂相鄰,萬佛頂上亦有建筑,且有觀光索道連接金頂與接引殿。
水墨順河旅游景區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,位于四川省金口河區順河村
大瓦山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、國家水利風景區、國家級濕地公園。大瓦山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北岸,海拔3236米。山頂高出東面的順水河谷1860米,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,其相對高度僅次于世界di一高大桌狀山——南美圭亞拉高原2743米高的羅奈馬山。古生代火山噴發堆積而成的玄武巖、白云巖布滿大瓦山的頂部。四周環繞著800至1600米不等的峭壁,僅北端的滾龍崗,通過木梯連接可以通達山頂,和“自古華山一條路”相比,其險峻陡峭有過之而無不及